网站首页  
康合素优势
康合素的药理作用
康合素临床应用
康合素的用法用量
康合素处方资料
常见问题解答
非医学领域康合素应用
非医学领域康合素应用
当前位置:首页 > 康合素介绍 >非医学领域康合素应用 

 

康合素用于激光美容术

 

随着激光美容业的快速发展,激光术后皮肤损伤所产生的创面恢复期长、各种不良反应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,特别是进行剥脱性激光治疗后皮肤创面的持久性红斑、水肿、色素沉着、烧灼感、阵发性瘙痒等不良反应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造成很大困扰。因此激光术后修复已成为了激光美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

研究发现EGF(即表皮细胞生长因子)是所有生长因子(包括EGFFGFKGF等)中分子量最小的活性多肽,用于表皮能迅速透皮吸收,促进细胞的增殖分化,加速皮肤新陈代谢,从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,减少色素沉着;它还能促进细胞内大分子物质如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,增加皮肤弹性;另外EGF还能调节胶原代谢,使得胶原纤维整齐排列,减少疤痕产生,长期使用也不会导致疤痕增生,是激光美容术后修复的最佳伴侣。

一、激光祛斑后

激光去痣、褪眉、褪眼线、祛斑、祛纹身术后,即刻使用5000IU/ml康合素喷涂创面,第一天喷涂6-8次(可每隔一小时喷涂1次)。其后每日喷涂4-5次,直至痊愈。

二、点阵激光治疗后

术前先准备预冷康合素面膜:按照创面面积配制5000IU/ml康合素液(100cm2使用10ml液体),浸湿双层消毒纱布(以不滴水为宜),盛入消毒密闭容器后放入冰箱2-4°C预冷。激光治疗结束后即刻使用预冷的康合素面膜冷敷30分钟。其后每日同样使用康合素面膜冷敷30分钟,每日一次,连续一周时间。

三、皮肤磨削术后

座疮、外伤等各种原因引起的皮肤凹陷性瘢痕经常采用皮肤磨削术治疗,但是磨削术后皮肤愈合慢,易出现色素沉着及毛细血管扩张。磨削术后及时使用康合素能促使创面迅速再上皮化,缩短创面愈合时间,减少色素沉着和毛细血管扩张,较单纯磨削术能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。

使用方法:术后先用温纱布(用庆大霉素与生理盐水1:1配制液浸湿)压迫数秒止血后,创面均匀喷涂康合素,再以康合素液浸湿的单层消毒纱布覆盖创面(以不滴水为宜),外以凡士林纱布包扎覆盖。术后第2天揭开敷料(此时创面已形成一菲薄结痂),继续喷涂康合素,每日3次,喷涂后将凡士林纱布盖回或重新以消毒干纱布包扎。共喷涂7-10天,凹陷较深者,间隔l个月后做第2次磨削术,每次磨削术后均重复上述治疗。

 

康合素用于日常皮肤护理

康合素是所有生长因子(包括EGFKGF等)中分子量最小的活性多肽,用于表皮能迅速透皮吸收,启动上皮组织再生修复,促进上皮组织的新陈代谢,并使得透明质酸和胶原蛋白的合成增加,从而增加皮肤弹性,淡化色斑,减少皱纹,恢复皮肤年轻态。

1、日常皮肤护理(皮肤老化、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的护理)

   适用对象:雀斑、黄褐斑、老年斑、眼角皱纹;皮肤长期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粗糙、瘙痒、皮肤变薄、红血丝现象等。

康合素使用方法:每日早、晚洁肤后,用清洁纯水冲洗面部,洁面纸巾吸干水分,然后使用5000IU/ml康合素均匀喷涂面部,以不滴水为宜。在使用按摩膏、去死皮膏、面贴膜或者泥面膜等进行皮肤护理后使用康合素效果更佳。

面部激素依赖性皮炎者:停用所有化妆品。每日清水洁面后,以康合素液浸湿消毒单层纱布或无菌面膜湿敷面部10分钟,再以清水冲洗,每日早晚2次,连续使用3个月,皮肤粗糙、瘙痒、皮肤变薄、红血丝现象可以得到良好的恢复。

2、暗疮护理

  适用对象:油性肌肤、暗疮性肌肤、毛孔粗大、暗疮、粉刺。

  康合素使用方法:在美容院使用暗疮针对粉刺黑头进行针清后,清洁创面,再即刻使用5000IU/ml康合素喷涂于暗疮微创面处,每天喷涂3-4次。治疗周期:3

3、晒伤后皮肤护理

日光性皮炎又称日晒伤,俗称晒斑,是强烈日光照射后引起皮肤炎症。是夏季多发的皮肤病。一般在暴晒后数小时内于暴露部位出现皮肤红肿,脱皮,严重者可起水疱或大疱。皮损部位有烧灼感、痒感或刺痛。轻者1-2天皮疹可逐渐消退,有脱屑或遗留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;重者可伴有类似感冒症状,如发烧、乏力、全身不适等。晒伤后使用康合素喷涂,可迅速消除皮肤红肿痛痒症状,并可大大减少后续皮肤脱屑、色素沉着现象。

康合素使用方法:轻度晒伤人群,在出现红肿、烧灼、痒感的皮肤部位,用清水洗净后,使用康合素直接喷涂,一日3次,连用5-7天;重度晒伤人群,如出现皮肤水疱或大疱者,可在使用康合素的同时,联合氧化锌乳膏等药物治疗。具体方法:在使用康合素喷涂30分钟后,以氧化锌乳膏涂于皮肤表面,3/日(注意:使用康合素喷涂前,需去除创面残留的氧化锌乳膏,以便康合素能够为上皮细胞顺利吸收),另外,再口服西替利嗪10mg/日,维生素C0.2g/次,每日3次。

  • Copyright©2011 善水生物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 电话:021-54030131 传真:021-34692537
  •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:(沪)-非经营性-2011-0214 沪ICP备:11045643